终年还有全年、整年、一年到头的意思。例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这样说“喜马拉雅山终年被白雪覆盖。”
(“终年”不化的雪山)
而享年除了指逝者死去时的岁数外,还有另外一种意思。享年还可以指王朝统治的年代时长,例如《隋书》曾有过这样的记载:“昔周武王以二月甲子定天下,享年八百“。
可以看出,“享年”和“终年”的第一个不同,就是它们的含义不同。在不同语境下,同样的词语表达出来的意思并不相同。这也是汉语中的词语特点之一。在不同的情况下,我们要准确的选择正确的词汇。
二、词语的语言色彩不同
“享年”和“终年”这两个词,虽然都有着记录逝者死去时的岁数的这一含义。但他们所表达出来的语言色彩有着很大的不同。
(中国传统的丧葬仪式)
当我们用“终年”来反映逝者去世的年龄时,更多的是以一种客观的方式,向世人介绍了逝者在这一年龄时离世,并没有夹带着其他对逝者的其他生平的介绍和评价。
但这种客观不代表着冷漠。相反,它更加强调了时间的界限,以及生命的短暂性。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残酷的,总有一个时刻我们要与心爱的人分别。
“终年”这个词强调了逝者的逝去时的年龄,让我们更能感受到时间的珍贵,更能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脆弱。
(追悼会)
而“享年”则具有浓厚的崇敬,尊重的意思。而这个词也通常用在,那些生前有过杰出贡献的,或者受人尊敬、爱戴的人去世时的讣告和悼词之中。
对比“终年”,“享年”一词带有更强的感情色彩。在使用时更能体现后人对逝者,猝然长逝而表现出的留恋、不舍之情。
在不同的语境下,我们要谨慎的选择自己的用词,这样才能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。这也是博大的中华文化的奥秘之一,是汉语的魅力之一。
(象征丧葬的菊花)
三、中国的丧葬文化
综上所述,我们知道了不管是“终年”还是“享年”,主要都使用在为逝者所作的讣告和悼词之中。要准确的理解这两个词的含义,我们就需要了解中国的丧葬文化。
丧葬一直以来,都是我国最为重视的人生环节之一。丧葬作为一个人走到生命终点之后,其他子孙后代为其举办的一种仪式,自古以来就有非常严肃的规范和要求。
丧葬仪式是否符合礼数,也被视作是反应逝者儿女是否孝顺的表现之一。在数代人的传承之下,久而久之,丧葬就成为了中华民族一种独特的文化。
(中国传统丧葬文化)
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下,我国不同地方对丧葬仪式的每一个环节,都有着不同的规定。但相同的是,不论是哪里的习俗都十分重视对逝者的尊重,认为“逝者为大”。
这也反映出了我国人民一直以来都讲究礼仪的特点。因此,搞清楚“终年”和“享年”这两个词,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咬文嚼字,这更是一种对逝者的尊敬,对文化的尊敬。
不管是我国独特的丧葬文化,还是以礼待人,以德服人的文化观念,都反映了我国的文化内涵,那就是对成为更好的人,拥有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的追求。
(各地区丧葬文化)
用讲礼的方式来约束自己,要求他人。说到底是为了使自己和身边的人变得更好,更优秀,从而使身边的环境变得更加优越。由小至大就能使一个国家的国民都成为品德高尚的人,就会共同造就一个文明和谐的国家。
在这样的国家里生存和居住,肯定能使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的提升。
同时我们不仅仅只关心我们自己,也关心身边的其他人,甚至包括那些已经逝去的先人们。我们同样希望他们能和我们一样,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。即使是那些与我们相处于两个时空下的逝者们,我们也相信能够通过我们的努力,让他们在另界也能有幸福的生活。
(我国礼仪文化)
正是出于这份心向美好、懂得感恩的善良品质,我们中华民族才能形成这样的丧葬文化。同时,这种丧葬文化又对我们的道德和言行进行了约束和管教,让我们珍惜生活,珍爱生命。
虽然现在我们在一些言行和举止上的要求,不如之前那么严格。并且古人的礼仪要求也有许多不再符合我们现代人价值观的东西。
但我们依然应该了解学习传统文化,取其精华,弃其糟粕。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中华传统文化有更好的传承和发展,才能让我们时刻提醒自己为自己是中华民族,炎黄儿女而骄傲,自豪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