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徐铉 (宋)卷别卷十一上反切莫割切頁碼第360頁,第4字續丁孫
沫水。出蜀西南徼外,東南入江。从水末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徐锴 (南唐)卷别卷二十一反切門撥反頁碼第875頁,第4行,第1字述
水,岀蜀西南徼外,東南入江。從水末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段玉裁 (清代)卷别卷十一上反切莫割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074頁,第1字許惟賢第908頁,第1字
沫水。出蜀西南徼外。東南入江。
段注蜀謂蜀郡也。不言何縣者,未審也。沫水卽𣴮水。兩列之,葢許有未審。
从水。末聲。
段注莫割切。十五部。按𤄗下云一曰沫也。沫謂水泡。《江賦》說水鳥云:拊拂瀑沫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章太炎 (近代)朱二今泡字即沫之義,可作沫,然沫之本字不可見。
錢一一曰唾沫也。
白话解释沫,河川。源出蜀西徼外,于蜀东南方汇入长江。字形采用“水”作边旁,“末”是声旁。
字形解说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。戰國文字、篆文、隸書、楷書的形構皆係從水、末聲;從水,表示與水相關;末聲,表示音讀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沫字的相关索引#书籍索引1汲古閣本第711頁,第2字2陳昌治本第903頁,第2字3黃侃手批第685頁4說文校箋第463頁,第4字5說文考正第428頁,第13字6說文今釋第1551頁,第1字7說文約注第2636頁,第1字8說文探原第5264頁,第1字9說文集注第2284頁,第2字10說文標整第282頁,第13字11標注說文第448頁,第13字12說文注箋第3696頁,第1字13說文詁林第10596頁【補遺】第17603頁14通訓定聲第2736頁,第3字15說文義證第920頁【崇文】第3677頁16說文句讀第1492頁17章授筆記第442頁,第4字18古字詁林第九冊,第14頁,第1字19古字釋要第1003頁,第1字